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新闻 >

又有五家私募被注销,管理人中不乏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高管,履历光鲜却避不过惨淡收场

2020-08-22 09:30:58来源:汇通网
© Reuters.又有五家私募被注销,管理人中不乏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高管,履历光鲜却避不过惨淡收场© Reuters.又有五家私募被注销,管理人中不乏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高管,履历光鲜却避不过惨淡收场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私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得转。即便曾经是银行总行副行长、外资券商董事总经理、集团CEO,一度享受众人仰慕,拥有万千荣耀,最终也可能沦落到被注销的下场。

8月21日,中基协发布《关于注销青海生科青易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

这5家私募机构分别为:青海生科青易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国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润溪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国天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合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虽然这一次公布的机构数量并不多,但从他们的公开备案信息和公开资料看,这一波上榜的私募机构管理人绝非“草根”出身,很多人曾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高管,但也难免创业失败的命运。

奢华的履历对于青海生科青易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生科青易”)等五家私募管理人,中基协用“不能继续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要求的机构名单”如此“委婉”的词汇来表述。

生科青易虽然注册地在青海,但他们的高管履历却很奢华。

在2016年创立私募前,公司董事长宋闯曾在广发银行、吉林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的大连分行任职,从零售部经理一路做到行长助理,后又在大连银商汇信息技术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生科青易总经理刘明旭的履历也丝毫不差。他先后任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东亚银行等银行的大连分行任职,并担任过支行公司业务部副行长,在大连银商汇信息技术公司担任总经理。

不过,这家注册在青海的“银行系”私募并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的愿望。成立四年来,该公司仅在2017年9月26日备案了一只“中惠新三板1号亚锦科技定增专项基金”,自此以后再无更多信息更新。

国鹏投资则称得上是一家“券商系”私募。

公司总经理赫崐最早在航天部空间技术研究院做工程师,后进入金融行业,先后在中金公司、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分部等公司任职,曾担任美国翰德证券董事总经理和深圳润土投资合伙人。

公司合规风控负责人杨光的履历也很不错,从最早的建设银行私人银行起步,后到德意志银行、瑞银证券公司,职位最高做到北京神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和徽熳投资基金的总裁助理。

相比之下,履历最漂亮的当属深圳合润董事长兼总经理周锦泉。

上世纪90年代初,他辞去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公职下海,一出道就是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总经理,后调到国信证券等担任总裁助理,2008年后先后到广西北部湾银行和华润银行担任总行副行长,2013年任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CEO。

惨淡的收场每一个激情创业故事,都曾有一个梦幻般的开场,但最终坚持了下去都是少数,更多人最终只能以惨淡来收场。

梳理上述5家被注销的私募机构,发现他们早在创办私募之前,都做过很多的准备,比如同在一家公司任高管,与其跟别人打工,何不一起出来做一家私募?

生科青易董事长宋闯和总经理刘明旭都出身银行,最后在大连银商汇信息技术公司胜利“会师”,一个担任执行董事,一个担任总经理。后来一拍即合——试着做一只新三板定增专项基金吧!

中基协的备案信息显示,这只产品成立日期为2016年2月18日,而这家公司成立日期是2016年4月11日。也就是说,先有了项目,再成立公司,对于两位混到高管位置的职场人而言,此时创业最稳妥不过。

在这五家公司里,备案产品最多的当属注册于北京富国天启资本,他们共备案了15只产品。尽管其官网早已停更一年多,但打开网页依然可以醒目地看到“中国十佳最具潜力投资机构”,评选日期为2017年。

不过,再宏大的志向也难以抵制现实的冷酷。2019年2月3日,富国天启资本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同年12月17日再次被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天眼查信息显示,富国天启资本涉及预警提醒61条、周边风险49条、自身风险16条,涉及法律诉讼6条,该公司曾因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诉。目前,该机构处于异常经营状态。

2018年3月27日,中基金协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根据《公告》相关规定,上述5家管理人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

“协会将注销该5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将上述情形录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已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和基金合同约定,妥善处置在管基金财产,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中基协在公告中称。

资本市场充满诱惑,也遍布杀机。在资本市场的回暖下,尽管当下的私募管理规模再创新高,但对于两万多家私募机构,依然僧多粥少,即便是顶戴光环,但一些惨淡经营的私募,最终仍难免惨淡收场。